最近两天,欧美多家媒体爆出消息,称孟加拉国已经与中国进行了深入的军事装备洽谈,计划从我国采购12架歼-10CE战斗机,总合同金额高达10亿美元。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这一消息目前仅限于国外媒体的报道金策略,真实性和准确性仍存疑,我国官方尚未确认或公开相关信息。因此,对于这样的传闻,大家可以作为参考,但不必全盘接受。至于孟加拉国是否真的会成为歼-10CE的下一位买家,笔者认为可能性极高,它甚至被视为最有可能进口该型战机的两个国家之一。
先简单回顾一下歼-10CE的来历。歼-10系列战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单发中型多用途战斗机,经过数十年的技术迭代,先后推出了歼-10A、歼-10B和歼-10C三个主要型号。其中,歼-10C属于四代半战机,于2017年定型并大规模列装人民空军。2021年,我国正式推出外贸出口型歼-10CE,并在2022年成功向巴基斯坦交付了20架。这些战机在2025年5月印巴空战中首次亮相战场,巴基斯坦空军驾驶歼-10CE与印度空军的“阵风”、苏-30MKI及米格-29激烈交锋,结果歼-10CE至少击落5架敌机(部分报道称为7架)。这场空战无疑为中式战机树立了极具说服力的“实战广告”。
长期以来金策略,外界对于中式战机缺乏实战经验颇有质疑,但这次冲突让人们看到了“首战即打出震撼效果”的现实。自那之后,便不断有消息传出,埃及、泰国、印尼、乌兹别克斯坦、孟加拉国以及非洲某些国家,都曾与中国接触,洽谈采购歼-10CE战机的可能性。当然,其中一些信息夹杂水分,比如泰国与印尼更像是“借机砍价”的策略,而真正有较大可能成交的,则是乌兹别克斯坦、孟加拉国和某些非洲国家。近期媒体点名孟加拉国的消息,正是这一趋势的最新反映。
展开剩余65%从价格上来看,12架歼-10CE总价10亿美元金策略,折合每架约8300万美元,这与此前的出口案例基本吻合。即便是与我国关系密切的巴基斯坦,当年采购时每架的价格也在7000万美元以上。由此推断,孟加拉国如果真要进口,每架战机超过8000万美元,完全在合理区间。更关键的是,孟加拉国与中国在军事装备领域合作历史悠久,其海陆空三军都有大量中国产装备:海军装备有053H3护卫舰、C13B护卫舰以及035潜艇;陆军则采购了85式装甲车和VT-5轻型坦克等。可以说,孟加拉国的军备体系与中国产品早已紧密绑定。
在空军方面,这种依赖关系同样明显。截至2024年,孟加拉国空军拥有约30架歼-7和6架米格-29战机,此外还有初教-6、歼教-7、K-8等一系列中式教练机。尤其是那批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的歼-7战机,已经临近寿命极限,即将进入集中退役阶段。而面对印度等周边国家的新一代战机,孟加拉国仅凭少量米格-29,显然难以应对。这种背景下,孟加拉国急需采购新一批四代半战机,以维持地区空军的基本平衡。
从使用体系来看,孟加拉国的飞行员训练、后勤保障、维护保养等体系均深度依赖中式战机。如果贸然转向西方型号,不仅成本极高,还会造成体系脱节。因此,在中国能够出口的型号中,歼-16和歼-20因定位过高暂不对外销售,剩下只有枭龙系列和歼-10CE。枭龙虽然也能满足需求,但由于生产线转移到巴基斯坦,而孟加拉国与巴基斯坦关系微妙,采购难度颇大。因此,歼-10CE自然成为其最现实的选择。
如果这一合同最终落实,最受刺激的将是印度。届时,印度空军在西北方向(面对巴基斯坦)和东北方向(面对孟加拉国)同时遭遇歼-10CE的夹击,战略压力倍增。这不仅会影响印度的空军部署,还可能迫使其加大军购支出,进一步加剧南亚地区的军备竞赛。与此同时,关于歼-10CE出口中亚或非洲某国的传闻也不断流出,甚至有报道称已交付首批,但目前尚无官方确认。
综合来看金策略,孟加拉国进口歼-10CE战机的可能性确实相当高。尽管眼下的消息尚未获得中国官方的证实,但从战略需求、军备结构以及现实考量来看,这份10亿美元的合同并非空穴来风。若最终成真,这将不仅是孟加拉国空军的一次重大升级,也会对南亚地区的空军格局产生深远影响。至于最终结果,或许很快就会揭晓。
发布于:天津市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