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爱优配
明知对方立场坚定,却依旧选择反复提出早已遭拒的要求。特朗普近期再次公然呼吁中国加入美俄核裁军谈判,尽管北京早已明确拒绝过这一议题。与此同时,美国空军十余架F-35隐形战斗机突然飞抵亚洲,直接参与美韩年度联合军演。这一系列动作与言论几乎在同一时间展开,不免引人思考:特朗普此时重提旧事,到底想达到什么目的?
F-35战机直飞亚洲,特朗普再提核裁军,中国依旧拒绝
8月18日至28日,美韩两国举行年度大规模联合军演。据韩联社披露,今年的军演规模格外引人注目,美军不仅照例派出常规部队,还罕见地出动了十余架F-35隐形战机。这些战机并非通过区域基地调入,而是从美国本土直接飞抵亚洲,显示出美方在部署上的极大重视。这种高规格的力量投射,在过往的联合军演中几乎从未出现过,显然不只是针对朝鲜半岛局势那么单纯。
展开剩余75%就在F-35完成部署后不久,特朗普在记者会上抛出了一个“旧议题”:中国应该加入美俄的核裁军谈判。他公开表示:“我们希望中国参与到削减核武器的进程中。美国第一,俄罗斯第二,中国已经是第三了。”这并不是特朗普首次提出这一要求。事实上,早在其首个任期,他就多次以类似措辞施压爱优配,但中方始终明确拒绝。原因很简单:中国的核武器数量与美俄根本不在同一量级,占全球总量不到5%,而美俄却占据90%以上。中国始终坚持“最低限度核威慑”的政策,不会将核武器当作扩张工具,这与冷战时期美俄依赖“核对抗”的思维逻辑有着根本不同。
既然早知中方态度坚决,为何特朗普还要一再重提?这背后其实与其国内政治环境息息相关。美国内部鹰派普遍认为,特朗普在对华议题上表现得“过于软弱”。在加税、科技封锁等方面,他的动作远不如对印度那样强硬。例如,美国近期因印度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而加征关税,但对中国在同类问题上的操作却刻意避而不谈,这立刻被鹰派批评为“双重标准”。在这种压力下,特朗普不得不制造一些看似“强硬”的外交表态,用来平衡国内舆论。
事实上,他并不指望中国真的会接受核裁军谈判。对他而言,更重要的是向国内展示一种姿态:他已经提出要求,已经施压,而中国选择拒绝,这样一来就能营造“中国不配合”的舆论氛围,强化其“强硬领袖”的形象。
军事部署与战略意图
值得注意的是,近期朝韩边境紧张局势不断升级。就在演习前几天,大约30名朝鲜士兵越过军事分界线,韩军随即用大口径机枪射击驱离,导致短暂交火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美韩加大演习规模似乎具备合理性。然而,F-35数量和部署方式明显超出了应对朝鲜的范畴。这些隐形战机不仅具有卓越的空战和对地打击能力,还能形成对区域空域的压制性威慑。此次直接派遣十余架到亚洲,相当于一次小规模战术空军集结,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。
尤其值得玩味的是,这一动作恰逢中国计划于9月3日举行盛大阅兵,阅兵历来是展示国防科技与军力的重要时刻。美方此时强化在亚太的军事存在,显然带有“提前打招呼”的意味。更重要的是,这些F-35不会仅限于朝鲜半岛上空活动,而是有可能在整个西太平洋范围内执行巡航任务,从而对中国东部战区形成持续的战术压力。这表明美国的战略重心正在悄然转变,从“应对朝鲜”逐步走向“长期牵制中国”。
核谈判幌子下的长期考验
在中美贸易战逐渐降温之际,特朗普政府在对华关税上表现出一定克制,却遭到鹰派批评。他们指责特朗普对印度“敢于施压”,对中国却选择“退缩”。为回应这种批评,特朗普才需要借助核裁军话题制造声势。虽然他清楚中方必然拒绝,但通过媒体报道“中国拒绝参与谈判”,便能将中国描绘成国际安全的“不合作方”,借此巩固国内支持。
从整体来看,美韩军演与核裁军话题,其实是美国对华战略的两个维度:前者通过军事存在进行外部牵制,后者则利用话语权施加舆论压力。如果未来美军借助此次演习为契机,推动更多战机轮换部署,甚至扩大在日本、菲律宾的军事存在,中国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周边安全挑战。
在这种局势下,中国必须保持战略清醒:既不能被美军的挑衅轻易激怒,也不能在外交上被迫卷入由美方设定的舆论陷阱。核裁军要求与F-35部署,看似是对中国的直接施压,实则更像是一场姿态表演,服务于特朗普的国内政治需要,而非真正为了解决安全问题。
总结来看,特朗普的“旧事重提”和美军的高调部署爱优配,本质上都是策略性的姿态。对中国而言,真正的挑战并不是这些表态本身,而是如何在未来面对美国“军事常态化存在”与“舆论长期施压”的双重考验。
发布于:天津市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